欢迎来到【河北省信用网】

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信用研究 >> 详情

2021年11月13日,第四届全国信用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上海举行,来自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、天津财经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南京审计大学、广东金融学院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、重庆财经学院等院校,以及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、上海风声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、商安信(上海)征信有限公司、上海华予信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信用管理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。

该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、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主办,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、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创新资本研究院承办,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、上海市发改委信用推进处相关领导,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领导,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。

微信图片_20211119153355.png

吴晶妹教授出席研讨会,并作题为《学科建设思考:从人才需求看信用管理专业发展》的大会主旨报告,报告主要内容整编如下:


一、

信用管理人才需求概况

从总量上看,我国信用管理人才存量缺口150万人,每年新增缺口1.5万人。

从结构上看,人才需求比较集中在九大领域:

(一)金融,主要是传统金融、互联网金融,以及现代金融科技类机构,这类的人才需求一直是稳定增长,常年招聘,岗位固定,主要是资产管理、授信与风控、信用卡等。

(二)企业管理,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供应链、内外贸信用销售、B2B和B2C信用管理、品牌管理、声誉与形象、企业文化建设等。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近几年增长较快,有的连续招聘,有的甚至一次招100人。经常能看到的招聘企业是软件、食品、酒店、科学仪器、贸易、工程、供应链、物流等类企业。

(三)信用服务业,主要业态为征信、信用评级、信用信息咨询、信用管理技术服务等,常年招聘,但人员流动很大。

(四)信用科技,主要在新生的信用科技公司,岗位主要涉及风控合规、风险策略、信用风险评估、风险管理等,这两年,这部分人才需求激增。

(五)媒体、智库、咨询领域,岗位主要是信用智库分析、信用评级分析、信用策略、信用咨询、信用舆情等。

(六)政府及职能部门,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、信用监管工作需要,现在这部分人才需求迫切,但是实际设立岗位的较少,现实需求被隐性化了。

(七)公共服务领域,主要是各种各类的事业单位,由于信用平台、网站、数据库、应用系统等大量新工作,需要专业人才,但是编制有限,经常借工于服务机构。

(八)社会组织,主要是协会、商会、联盟、团体等,开展会员信用管理与信用评价,需要信用人才。

(九)科研与教育,特别是教育机构,专业信用人才严重匮乏。

从结果看,现在信用数据泄露、隐私被侵犯、信用产品粗糙、信用服务落后、信用分类不科学、政策与措施专业水平不够、信用风控不到位,不良信用事件频发等,说明,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信用素质和信用管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,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亟待发展。


二、

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四点思考

(一)信用管理教育要分层并且应该多元化

我在2002年出版的现代信用学中提出了宏观信用和微观信用。以此为基础,我进一步提出宏观信用管理教育和微观信用管理教育。

宏观信用管理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管理人才,要学习社会信用体系、信用经济、信用监管、信用法律、信用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、现代信用学基本原理等;这类人才培养大部分需要在重点高校和部分普通高校进行。

微观信用管理教育培养的是经营管理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,要学习的是具体的信用管理知识、制作信用产品与服务的技能、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技术等;需要在少量的重点高校、大部分的普通高校和专科学校及职业技能学校进行,微观教育需要多元化。

(二)增加总量、完善结构、提升适用性

截止2020年,全国开设本科信用管理专业并招生的院校共有30余所,每年毕业生约2000人左右,谈不上补存量,就是增量,也只能满足13%。按现在的情况,要满足增量还需要200所高校。当然,教育要循序渐进,但现状是停滞且退,应加大力度了。

在结构方面,宏观的教育应该分出信用法律、信用经济、信用监管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;微观的教育可以细分为金融、企业、科技与数据等方向。

现在的问题是宏观的教育基本没有,微观的教育不到位,教学比较同质化,应注意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知识体系,应该以满足社会实践需求为导向,培养适用性人才,才能实现信用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(三)信用管理专业办学路径需要调整

现在,大部分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都把这个专业放在金融学院里,这个比例大概有65%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用管理专业无法发展。

首先,在金融教育体系下,无法搞好宏观信用管理教育;就是搞微观信用管理,也有很大一部分与金融无关。

其次,现在都是大类招生,在金融学院,招进来都是要学金融的,在大二的时候再让学生们选专业,这个时候,很少有学生会选信用管理,大部分都会选择留在金融里,毕竟金融是成熟的老学科。每年在专业选择、学生分流的时候,信用管理专业都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。在这种情况下,怎么能办好学呢?

再次,目前已开专业的高校也只有30%多的设有单独的信用管理系,更多的是含在金融系、银行系等系别下,没有基本的教学组织,都被代管,怎么能搞好专业教学呐?

更重要的是,信用管理从2002年初创,到明年2022年就是二十年了。创立这个专业的这批老人陆续退休了,这个专业正在更新换代,新旧交替,且险象环生。可以说,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现阶段正处于拐点。也许,有问题的不是信用管理专业本身,而是办学路径与办学思想。

作为第一代信用管理专业的创建者,我们有多么热爱信用管理专业就有多么痛的悲伤与忧患,所以在这里我呼吁,我们团结起来、统一思想、加倍努力,保护信用管理专业生存,同时推动信用管理专业发展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。从眼下看,国家发展急需信用管理人才,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勇担责任,做出应用的贡献。从长远看,维护和发展这个专业是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。

(四)信用管理专业学科属性与地位再认识

关于属性,信用的应用涉及很多领域,跨部门、跨行业,信用管理专业教育提供的是基础性的通用专业知识,不是金融领域的下分学科,信用管理是通识性专业。

关于学科地位,我认为,信用管理专业源于借鉴西方,但是创新发展在中国。在宏观信用管理领域,社会信用体系、信用监管等制度与措施,大量的是中国原创,主要源于中国的体制和机制,源于中国的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模式。中国的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应该总结、梳理与阐述,并通过教育把它落实与持续下去,同时向世界输出中国信用管理实践经验及中国信用理论和教育。信用管理事实上一直是大国强国国际战略的一部分,从前的微观信用管理看美国,今后,宏观信用管理能否看中国?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,中国的信用管理教育就将是世界性的。



0